棒狀薄層色譜儀是采用棒狀薄層分離技術與氫火焰離子化檢測 (TLC/FID) 手段組合而成的專用分析儀器,可檢測所有的有機化合物,特別適用于重油類分析,示蹤有機合成反應過程。PX-CF19是在吸收國內外薄層色譜基礎上經過多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新近推出的一款可替代進口的棒狀薄層色譜儀,可在開放的氣氛下檢測用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方法很難檢測的樣品,并可以非常簡單的對于點在色譜棒上的樣品進行定量分析。
1967年英國的Padley發明了棒狀薄層色譜氫焰掃描法。用直徑0.5毫米,長度20毫米的石英棒,表面涂一層吸附劑代替一般的薄層色譜板,進行樣品的展開分離,然后揮發掉溶劑,直接通過FID的火焰進行掃描、檢測和定量。掃描儀的原理如圖1所示。后來,日本的多家公司對此方法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優化,并研究出性價比較高的燒結色譜棒與之配套。該儀器引起了不少色譜工作者的興趣,特別是在石油類和藥品類應用。近年來發表近百篇相關文章,同時也有不少的綜述性文章,大都表現出贊同,認為該方法簡單、靈敏、經濟、通用。蕞小檢出量可達到10-7 至0-9次方;譜析儀器的PX-CF19棒狀薄層色譜儀其檢測限已達到10-11次方。一般相對標準偏差(CV)在1%~5%之間,譜析棒狀薄層色譜儀達到1%~2%。早期,日本工業標準(JIS K3373)用此法檢測衣物的污物,作為評價洗滌劑的洗滌效率的方法,隨后又應用到原油等大分子物質的檢測分析,國內對此也有深入的研究及應用,并且于1992年以后有所生產(如CM-1型,現在譜析儀的PX-CF19型已處在國內外較為先進的水平),應用良好。
但是,國內外對此方法也有不少的批評意見,如Fores認為該法只能半定量,也有人認為不能定量,認為該法重復性差、誤差大,此問題已經引起許多人的注意,譜析儀器闡述此方法中按操作的各階段對誤差的影響,分別予以探討。
一、點樣
點樣對誤差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點樣量的重復性,再一個是點樣量的大小。由于薄層棒的負荷很小,一般點樣量為幾個微升,用一般微量注射器點樣誤差較大,所以采用定量點樣(外標法)時,CV值一般在10%~20%之間,個別的可達到1%。用內標法和歸一法,可抵消這部分誤差。
適當加大點樣量可是誤差降低。例如用定量點樣法點樣0.4ug時CV=25.3%;1ug時CV=6.0%~13.5%;認為點樣量以1ug~10ug之間為宜。有人認為,點樣量對CV的影響是通過響應值與樣品重量的非線性關系引起的。另外,還有人誤認為雙對數坐標圖中呈直線性關系就是線性關系。實際上線性關系應該是在雙對數坐標圖log(樣品量)–logA(峰面積)上直線的斜率(即線性)=1.00±0.02才能滿足線性關系。關于上述非線性關系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由于(1)小峰在積分器上積分不出來;(2)樣品和薄層中除C、H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干擾。FID在GC中的線性關系是很好的,而在此法中線性關系不好。所以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薄層棒的FID掃描過程中,由于兩種線性損失(揮發損失和殘留損失)引起的,而影響這兩種損失的因素,除樣品量外還與樣品和吸附劑的性質、FID的掃描的條件有關。
最后,點樣量還與薄層的最大負荷有關。如果點樣量太大,會使色譜峰變寬,也會影響線性關系;而薄層的最大負荷又與薄層厚度、吸附劑性質、展開劑性質、溫度、樣品的組成和性質等有關,所以每種樣品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蕞優的點樣量。
二、展開條件
展開條件包括薄層棒的性質、展開劑的性質、展開溫度等條件。其中關鍵的因素是薄層棒,薄層棒的形狀、稀附劑的性質、吸附劑層的厚度等條件的波動均能產生誤差。例如Fores用顯微鏡觀察證明,由于沿薄層棒的薄層厚度變化,使樣品的靈敏度發生變化而產生誤差。Mills在10根薄層棒上得到三種成分的CV值分別為6.16、2.34和4.29。而在同一根棒上,同一樣品分析10次,得到的VC值分別為4.28、1.28和1.37。顯然,不同棒間比同一棒的VC值要大,所以許多作者均是將購來的燒結棒先用標準試樣進行測試,選用能取得數據相近的那些棒供使用以減少誤差。如果自己涂薄層棒,要嚴格控制石英棒的質量(直徑、彎曲度和錐度)并注意涂棒操作的重復性;其次,是薄層棒的含水量的波動。因為薄層棒上的吸附劑層很薄,活化以后吸水很快。所以,暴露在室內時間的長短、室內空氣的濕度等均能對分析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Ackinan發現長期存放的色譜棒會使展開結果不正常,經過數次空白掃描后,方可恢復到原來的效能,這是因為薄層棒在長期保存中水分等雜志引起的。有時薄層棒上含有適當的水分可以減少拖尾,因而也減少誤差。另外,R值太大或太小,均可使誤差增大,所以應當適當選擇展開劑和吸附劑,使樣品中的主要成分R值適中。展開劑的成分和展開溫度,也應該嚴格控制,以免產生誤差。
三、FID掃描條件
FID在GC中已經廣泛使用,其性能以廣為人知。所以我們譜析儀器色譜工程師只探討FID在掃描薄層棒時一些條件的影響。根據Padley的研究,薄層棒上的樣品,通過FID掃描的響應值與兩種損失有關:一種是揮發損失,是指易揮發物,由于受到火焰溫度的影響,在進入火焰之前就揮發掉了,使響應值降低;另一種是殘留損失,是指一些難揮發的物質,通過FID后未能揮發殘留在色譜棒上,使響應值降低。這兩種損失與樣品量有關,當樣品量增大時揮發損失相對的減少,殘留損失則增加。所以,它們是產生前文所述樣品量與響應值之間的非線性關系的重要原因。如果線性關系不好,則絕對校正因子和相對校正因子,均隨樣品量而變化。由于樣品量的波動變化,而就產生了誤差。
影響這兩種損失的主要因素有氫火焰FID的溫度和大小、掃描速度、樣品的揮發度以及樣品與稀附劑間吸引力等。氫火焰的大小和溫度主要是由氫氣流量來調節,當氫氣量大時火焰增大,溫度升高,使揮發損失增大,使殘留損失減少。相反,當掃描速度提高時,使揮發損失減少,殘留損失增大。所以,我們譜析儀器認為用FID掃描薄層棒上樣品的靈敏度,主要取決于FID的溫度和掃描速度。研究實驗表明,在使用棒狀薄層色譜儀分析脂類時,掃描速度為260mm/min時誤差較小,CV=3.0-5.9%,而放慢掃描速度至130mm/min時誤差增大,CV=15.4-51.5%。認為是由于燃燒區過熱,引起組分在進入火焰之前揮發損失產生的。試驗還表明,當氫氣流量在180mL/min時誤差蕞小,CV=2.9-6.0%,氫氣量過高或過低,均使誤差增大。 如H2為160mL/min時,CV=4.1~10.3%,當H2為188mL/min時,CV=3.6~10.7%(CV的范圍是因不同的組分引起的)。樣品的揮發度大,使揮發損失增加,殘留損失減少。樣品與吸附劑的作用力使樣品難以揮發,所以此種作用力越大使揮發損失減少,殘留隨著增大。Fores指出,樣品在棒狀色譜氫火焰掃描法中的靈敏度不但與物質的化學成分有關,還與其從棒上揮發的速度有關。Ranny認為,樣品組分的相對揮發度以及吸附劑對每個組分吸附力的大?。梢杂媒M分的R值代表)均能影響其響應值。又如在分析卵磷脂和膽甾醇時比類脂化合物的誤差大,是由于吸附層對它們的吸附力不同所致。有人發現不飽和化合物在浸AgNo3薄層棒用氫火焰掃描的相對校正因子,與GC-FID系統上不同。認為是由于反式乙烯基與吸附劑的吸引力比順式乙烯基強,降低了反式化合物的揮發度原因。Sipos和Ackman發現組分重量與峰面積的關系式與組分的揮發度有關。另外還認為R值不同,裂解速度也不同,也會影響峰面積的大小。
因薄層棒用氫火焰掃描的線性關系與樣品的性質有關,所以每種新樣在定量分析之前,蕞好用實際樣品測定線性,如果線性太大或太小,應調整操作條件(掃描速度和氫氣流量)使線性適中。另外,除了個別情況下組分的性質相近其面積百分數與組分含量相近外,在運用棒狀薄層色譜氫焰的掃描法時,必須實測校正因子。由于校正因子與實驗條件有關,所以當實驗條件改變或試用一批新棒時也必須重新校正。
四、定量分析
如前文所述,由于點樣誤差較大,所以用定量點樣(外標)法,誤差較大。利用內標法可抵消點樣等因素引起的誤差。例如,Martin-Pothieu用定量點樣法時,CV為15–20%;而用內標法,CV降到3.8–4.1%。用歸一法,CV值蕞小,1–2%。
采用歸一法,一般需用純樣逐個求出每個組分的校正因子。當樣品中含有低沸點的成分和溶劑,以及含有水、無機鹽等不出峰的雜質時,蕞好采用內標法或內加法定量。
五、結論
(1)為了減少誤差,在不超過薄層棒的最大負荷的情況下,點樣量大些為好,一般為1~10ug。
(2)應嚴格控制薄層棒的規格、性質、操作時間、環境溫度等展開條件。
(3)應調整掃描條件,是在線性條件下工作。
(4)蕞好采用歸一法定量,在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內標法和內加法。
關于譜析棒狀薄層色譜儀
PX-CF19棒狀薄層色譜儀采用了新型的電子傳感流量控制技術和高精度的激光精密加工工藝,無論是實驗分析方法還是整體儀器質量都非??煽?,從而保證了實驗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對重質油品及大分子族組成定量分析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廣泛用于石油化工、石油地質、煤炭化學、精細化工、醫藥衛生及環境化學等方面,具有操作簡單、分析速度快、分析周期短、環保等特點。儀器采用LED大屏顯示,內容豐富;中文觸鍵操作,得心應手;全自動智能軟件運行控制,自動控制再現性好,機械性能穩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