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西方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代西方文化傳入中國,葡萄酒就不再是詩詞中西域與大唐的代表,而是與牛排一起作為西餐的標志,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在中國越來越流行,普通葡萄酒市場整體上正在高速發展,高品質葡萄酒也備受追捧。
葡萄酒的品質與其產地和年份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酒莊、不同年份生產的葡萄酒在價格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國內知名度最高的葡萄酒——1982年的拉菲,在2012年限奢令打擊奢侈品消費市場之前,最高售價曾攀升到到單瓶8萬元以上。即使是現在,高品質葡萄的價格單瓶也超過萬元。高昂的價格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讓造假成為籠罩在葡萄酒市場散不去的陰霾。
常見的葡萄酒造假主要有三種:1.利用糖精、酒精、香精和水勾兌成葡萄酒;2.用國產葡萄酒冒充進口葡萄酒或者進口散裝酒在國內灌裝甚至勾兌調整口味,假裝原裝進口;3.舊瓶裝新酒,回收高端葡萄酒原瓶,灌入不同年份或不同產地的酒。
根據現行的國家標準《葡萄酒》(GB/T 15037-2006)以及《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GB/T 15038-2006),葡萄酒的檢測項目主要有酒精度、總糖、干浸出物、揮發酸、檸檬酸、二氧化碳、鐵、銅、甲醇,以及苯甲酸和山梨酸等。其中酒精度的測定可以利用氣相色譜分析或者酒精計,鐵和銅元素的檢測可以利用原子吸收光譜或者分光光度計,甲醇的檢測也可以利用氣相色譜或者分光光度計……
這些葡萄酒檢測儀器可以測定酒中各成分的含量,判斷樣品的質量是否合格,但是無法評估葡萄酒的品質,也無法對樣品的產地進行追溯。也就是說,常規的葡萄酒檢測只能檢查出有經過勾兌的酒,對于用灌裝充作原裝或者在原瓶里灌入新酒的操作卻無能為力。
舊瓶裝新酒是高端葡萄酒主要的造假方式,例如82年的拉菲就經常出現在原瓶里灌入其他年份的拉菲酒造假的情況。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葡萄酒品鑒師在新酒也是品質相對較高的葡萄酒的情況下也很容易馬失前蹄,判斷失誤。因此利用分析儀器對葡萄酒進行品質評估和產地溯源分析越來越受到葡萄酒行業的重視。
葡萄的品種、種植區域土壤與水分條件以及氣候條件等都會影響釀酒所用葡萄的礦質元素以及風味物質等成分,進而影響葡萄酒的顏色、口感和香味。不同品牌的葡萄酒釀酒的原料不同,酒中的礦物質元素比例、同位素比值以及芳香物質組成等也有所區別。